经济内循环,房地产要靠边站吗?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更新时间:2020年08月17日 【字体:大 中 小】
最近在经济学界和房地产界炒得最热的词汇莫过于“经济内循环”了。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次政治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因此“经济双循环”很可能成为“十四五”规划制定的战略方向。
与以往经常提到的“扩大内需”相比,“经济内循环”有着怎样的不同?中房智库认为,这不仅是内涵和外延的延展,更是从战术到战略的升级。关于“经济内循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中房智库认为,“经济内循环”战略,房地产行业不可能缺席,但也绝不会成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一、启动内循环上升到国家战略
“经济内循环”概念的提出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疫情的冲击,暴露了全球化产业链的脆弱。新冠肺炎疫情从年初至今已经持续了半年多,虽然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仍在疫情的水深火热中挣扎。对于产业链跨国布局的企业来说,不管是原材料、设备进口还是商品出口都受到极大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陷入瘫痪。
其次是中国与美国等经济体的贸易摩擦不断,逆全球化浪潮升级。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企业和产品展开大面积制裁和封杀,英国脱欧,澳大利亚与亚洲贸易脱钩,印度与东南亚国家脱钩……凡此种种,显示出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经济必须摆脱外部依赖,在国内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上述原因只是外部因素,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短期应对经济下行采取的权宜之计,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的话说,“这是国家层面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
其实关于经济内循环的表述从5月份开始屡次出现在高层的表态中。5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的会议上两次提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6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陆家嘴论坛致辞中透露,“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由此可见,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构想早已在高层达成共识。
二、经济内循环需打通梗阻
那么“经济内循环”与以往提到的“扩大内需”有什么不同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差别:一是“扩大内需”是从消费需求的一个点发力,而“经济内循环”则是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二是“扩大内需”只是从战术层面解决问题,而“经济内循环”则上升为长期战略,其重点在于补短板、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打通经济内循环的各种障碍。
在生产环节,很多行业存在局部产能过剩、供给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决策层此前也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此次强调“内循环”,就是要在生产环节要尽量摆脱外部依赖,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
在分配环节,收入差距拉大,严重制约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当前居民收入结构呈金字塔结构,低收入群体占大多数。尽管国家统计局早已不再公布基尼系数这类反映收入差距的数据,但从各地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显而易见。此外,在要素市场配置上同样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资本、劳动力过度向发达城市倾斜,造成区域发展严重不均衡。因此,从分配环节将更加注重公平和资源配置的合理。
在流通环节,在产品市场仍存在流通环节过多、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过高的情况。降低流通成本,提供效率是流通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消费环节,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如收入的不稳定、社会保障不足、消费结构中住房消费占比过大导致其他消费不足。此外,消费环境、消费渠道、消费服务等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环节是整个内循环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有效扩大内需也是解决内循环问题的难点。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一个完整的循环,针对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方能打通整个内循环的梗阻,使之形成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