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垃圾清运工杨高鉴:希望不久垃圾全能变废为宝
作者:李媛莉 来源:华西都市报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20日 【字体:大 中 小】
杨高鉴清运垃圾
现场
清晨5点半,杨高鉴和同事把路边垃圾桶里的垃圾转运上压缩车后,随即驶向前方的另一个垃圾桶
故事
2000年杨高鉴从部队转业到大邑县城市管理局,上班第一天就自告奋勇去开垃圾车,一干就是12年
心愿
杨高鉴说,他希望大家看得起环卫这份工作,都愿意来做,“希望有一天清运的垃圾都能变成宝”
2012年5月,大邑县城区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全部实现了市场化运作,600多名环卫工人全天候的保洁使城市环境一天比一天清爽亮丽。在这批“城市美容师”中,有50余人扮演着“粉刺针”的角色,每天轮流工作17个小时,不间断地把“城市脸庞”上的“粉刺垃圾”弄走。杨高鉴是这50余人中的一员,也是仅有的4位城市管理局在编清运工中的一位,他已经每天“朝五晚五”地开了12年垃圾车。
选择环卫黄大褂是标签
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大邑县城市管理局时,杨高鉴放弃选择舒适的工种,主动要求去开垃圾车,“环卫所会开车的人很多,但是人家都不愿意去开垃圾车。但这份工作总要有人做啊,我就是想用表率行动呼吁大家都来支持,都来干这份工作”。
按照要求,大邑县城区的垃圾必须“日产日清”,杨高鉴和同事每天要轮流工作17个小时以上,并且365天不能停,“我上的白班,早上5点左右到下午5点左右。”就在家门口的西岭雪山他都从来没去过。杨高鉴说:“我看得起自己干的这份工作,也愿意干到退休,‘黄大褂’就是我的标签。”
转变日运输垃圾300吨
清运垃圾12年,杨高鉴见证了大邑县城市环境的巨变:“以前是用侧挂车清运垃圾,装载速度慢,装得又少,不停地清运都赶不上垃圾生成的速度,垃圾桶多是‘穿裙戴帽’。”自2009年大邑县首批垃圾压缩车投入使用以来,不仅装载量翻倍,而且人力变成电力,垃圾清运的速度大幅提高,“每天差不多能清运300吨左右的垃圾”。
杨高鉴表示,随着政府对城市环境的重视,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提高了不少,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以前装垃圾上车,是站在垃圾堆里工作的,现在吃灰尘都少多了”。
期望垃圾都能变废为宝
作为一名热爱本职工作的环卫工人,杨高鉴时刻关注着行业的发展:“2015年成都市要建成4座垃圾发电厂,中心城区和二圈层城市的垃圾全部会变成能发电的宝贵资源,而且这些地方的小区还会全部实现垃圾分类投放。这些消息太鼓舞人心了,我多么希望自己每天清运的这些垃圾也能早日变成宝。”
杨高鉴不停地向记者分享他关注到的消息,“成都中心城区要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能把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或有机饲料添加剂;龙泉驿区还在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他盼望早一天实现清运垃圾的终点不是填埋场,而是发电厂,或者可回收资源回收站,或者厨余垃圾处理厂。
杨高鉴说:“希望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理解,人人都出点力,不要随手乱丢乱扔,垃圾分类;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再说‘我不丢,你哪儿来的工作’这样的话。环卫工人要看得起自己,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越美的城市越离不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