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西岭镇:学唱西岭山歌 打捞品尝冷水鱼
作者:杨颖 来源:今日大邑 更新时间:2013年11月30日 【字体:大 中 小】
11月27日,《四川日报》《天府早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和成都电视台等多家省、市媒体记者聚焦西岭镇,亲身体验打捞和品尝冷水鱼、学唱西岭山歌的乐趣,鲜香细嫩的冷水鱼、质朴悠扬的西岭山歌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用网捞鱼
围追堵截体验捞鱼 对比“收获”互相打趣
冰凉的山泉自山上流入,一群群金黄的金鳟鱼和浅灰色的虹鳟鱼在清澈见底的鱼池里游动、嬉戏……当天上午10时,记者们刚走进西岭鱼缘冷水鱼养殖基地,眼前动人的一幕就吸引了大家目光。
向正在打捞冷水鱼的工人师傅请教打捞技巧后,记者们迅速拿起渔网走向鱼池,迫不及待地把渔网放进水里。此时,上千条鱼儿被惊扰得四处逃散,但仍有几十条大金鳟鱼在记者们的渔网下蹿来蹿去,让人眼花缭乱。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记者们对逃散的冷水鱼群展开了围追堵截,渔网下水一勾、一提,反复几次,一条条活泼乱跳的冷水鱼被打捞起来。1个小时左右,熟练掌握了打捞技巧的记者们已取得丰硕“战果”,大家乐呵呵地互相打趣道:“你捞了多少?哟,才那么点,看来技术没我的好嘛。”欢笑声、鼓掌声在鱼池边久久回荡。
学唱山歌
循声望去发现歌者 生态山歌传遍山野
“西岭汉子名字多,有个名字叫背二哥。背粪上山忙农活,背粮上山去挖药……”正当记者们玩兴正浓时,不远处一阵阵悠扬的歌声传来,引得大家放下渔网静静聆听。记者们循声望去,在离基地不远处的溪边3名歌者正在歌唱。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唱的是西岭山歌中的《西岭背二哥》,而年长的一位正是西岭山歌协会会长张道深,他正在教两名学生唱山歌。
“张老师,您唱了多少年山歌?”“西岭山歌是怎样形成的?”“现在西岭镇的群众有多少人会唱?”“西岭山歌好学吗?”……记者们来了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打开了话匣子。随后,记者们又纷纷邀请张老师教唱山歌,原生态的“天籁之声”顿时传遍了山野沟谷。“西岭山歌有着浓郁的川西民歌风情,通俗易懂的歌词和悦耳动听的曲调,让人记忆深刻。”成都电视台记者韩颖笑着说,学习山歌简单,还不到10分钟,她就能完整的唱一首了。
品冷水鱼
观摩刀工叹为观止 丰盛鱼宴大饱口福
学唱完山歌已是13时许,记者们回到养殖基地,得知厨师长正在烹饪冷水鱼,记者们便集体涌入厨房观摩。只见厨师长手中菜刀一扬,去鳞、抠鳃、破肚、切片、摆盘等一气呵成,让记者们叹为观止。
14时许,切得薄薄的虹鳟生鱼片,整齐地码在冰片上端上桌来,记者们纷纷夹起鱼片放入有芥末的蘸碟内,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太美味了,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生鱼片。”“比日本料理的生鱼片好吃多了。”大家嘴上说着话,但筷子也没少将美味送到口中。紧接着,香脆可口的炸鱼排、滑爽细腻的鲜鱼片、酸味浓郁的酸菜鱼等纷纷亮相,让人食欲大增。记者们在大饱口福,对厨师高超的烹调技艺赞不绝口的同时,纷纷感叹:“鱼香缭绕,三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