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进入攻坚期:产业振兴 家园新生
作者:王炜薇 来源:今日大邑 更新时间:2014年04月22日 【字体:大 中 小】
从树影重重的林盘,到屋舍林立的小镇,一年过去,芦山强烈地震所带来的伤痕已经渐渐抹平。产业振兴,成为拉动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引擎”。4月18日,记者走访了我县部分地震受灾地区,只见家园重振,迎来新生。
第四站:沙渠工业发展区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产业发展
经二路、经三路、纬四路、纬五路……在沙渠工业发展区,数条道路正在紧张建设中。站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新起点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在提档升级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牵头此项工作的沙渠工业发展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涉及9条道路,目前6条道路已经开工建设,其中经二路、经三路已基本实现全线贯通,完成了雨污管网铺设等工程,预计将在今年7月30日前基本形成通车能力。
当天,记者在园区羊头堰改渠桥梁建设的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为桥梁搭建钢筋“骨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灾后恢复重建并不是简单的复原,同时还轰响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道路修建完毕后,新的交通网络将实现与天府新区及周边发达地区的快速对接,为当地企业及群众提供致富新机遇。乘着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东风,彩华静电、南洋科技等33家企业将有望在当地落地生根。
据悉,除沙渠工业发展区外,县经开区、王泗食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在加速进行中。
第五站:上安镇
供水工程让村民享受健康饮水
“自来水通了后,吃水、用水方便又卫生。”在上安镇昌盛村,农村供水建设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对此,该村村民胡太家赞叹不已。
牵头该项目的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受“4·20”芦山强烈地震影响,该镇供水设施受到损毁,加之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受到污染,群众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为此,该局启动实施了农村供水灾后重建项目,计划在该镇修建供水工程2处,铺设管网65公里,解决蒲墩、乐善、汪安、昌盛4个村8000余人的饮水问题。
在昌盛村翠绿的林盘间,工人师傅灵活地操作着挖掘机,顺着村道旁掘出一条沟槽,沟槽里一条直径5厘米粗的黑色水管格外醒目。“这便是用于供水的管道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水管采用耐用的PE给水管材,将从上安水厂取水,经消毒处理后送至村民家中。整个工程预计将在6月底完工。村民胡太家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20吨左右的水可满足家庭用水需求,缴纳水费30元上下,价格实惠,便捷健康。
据介绍,为保障村民用水安全,水厂工作人员每天都将对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等进行抽检,对饮用水源保护地及输水管网沿线进行巡查。
第六站:静惠山公园
让“防患于未然”根植人心
4月18日上午8点整,清脆的应急警报声在县城区响起,让人们不忘芦山地震带来的伤痛的同时,也将“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植根于心中。地质灾害发生该如何逃生?如何在灾难中保护自己?至本月底,花水湾、西岭、斜源等12个地质灾害易发乡镇都将举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以提高群众识灾、防灾、避灾、减灾的意识与能力。
县国土局是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牵头单位。该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及去年“7·9”特大暴雨等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影响,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全县共有12个乡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603处。为此,该局进一步完善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部门联动防灾机制,并实施了5处工程防灾能力修复项目。
“地震及降雨使静惠山公园望羌台前边坡滑塌严重,是目前重点实施的修复项目。”当天,记者来到项目施工现场,只见6000多平方米的山体滑塌区域与周围的绿树形成鲜明对比,已有部分坡面搭上了脚手架,工人正小心翼翼地施工作业。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工程将赶在主汛期到来前完成,采用格构加固技术,浇筑混凝土进行坡面防护,以保证群众安全。
此外,为确保群众在临灾遇险时能及时撤离并得到妥善安置,我县将在出阝江、悦来修建2个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按标准配备应急避险指挥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室、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救助站等设施。对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还确定了专人进行监控,努力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