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原副部长宋春华:我国城乡建设新格局下,城市更新大有可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21年12月24日 【字体:大 中 小】
“城市更新是发展工程,是民生工程,是减碳工程,也是文化工程。”12月23日,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住交会上表示。
我国城乡建设新格局下,城市更新大有可为。被问及房地产行业的关注重点,宋春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举例道,住宅、文创、养老等各领域都是可以做的。
“新格局下,我们对城市更新的内涵应该有一个全面认知,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旧城改造,也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是新形态下的一种发展方式。”
城市更新是提高城市群质量的重要途径
宋春华指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4%,已接近70%拐点。“这是对于城市大发展态势的定位,即我国处在高速城镇化的中后期。”
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如今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地位逐渐明确、作用日益突显。此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也多次提及城市群问题。“十四五”规划更加明确指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发展。
“所谓城市群不是一群城市。”宋春华说,城市群应具备几个基本特征,要有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要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城市,要有准确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协作,要有发达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和通讯网络,要有统筹协调的治理机制和规划引导,要有比较大的人口量和经济集聚以及文化影响力。
据宋春华介绍,我国城镇化发展有两个拐点:一个拐点是1999年城镇化率超过30%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第二个拐点是城镇化率达到70%,超过70%后城镇化率曲线会走向平稳,不会再有此前那么高的速度。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城镇化率在第二个拐点70%前后,城市群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实施城市更新是提高城市群城市质量的重要途径。”
宋春华提出,城镇化率接近70%时各个国家都要转型,从增量型转向存量型,即从原来大规模增量型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向存量提质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城市更新是减碳工程,不能大拆大建
城市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更新发展的过程。
“城市更新涉及物质硬件迭代、人文要素创新、服务供给升级、运维方式转型、治理精度提升等,新格局背景下对城市更新的内涵应有全面认识。”
宋春华认为,城市更新是发展工程,是民生工程,是减碳工程,也是文化工程。
今年8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大规模增建、大规模搬迁,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同时,强调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
宋春华认为,城市更新要让城市得以更充分地发展,着眼于系统治理“城市病”,通过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保护好历史文化,塑造特色风貌,建设适应现代生活的完整社区,使城市更宜居、更具韧性、更可持续。
城市更新是民生工程,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是改造提升“三老一村”存量片区功能,对老旧建筑应尽量加以保护、改造、利用,杜绝大拆大建。
宋春华表示,我们以前的社区是不完整的,也有很多短板,要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更有韧性、更可持续,实现更充分的发展。
城市宜居性建设方面,宋春华提出,要满足群众对人居环境及工作、生活、休闲条件的更高要求。一类是首先要保证基本配套设施,包括水、电、气、路、网等;二类是提升基础设施,即加装电梯、公共活动设施、停车、物业用房等;三类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有养老、托幼、食堂、文化等设施。因地制宜对住宅建筑的户型、功能布局、成套化设备、适老化设施等进行调整、完善和配套,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现代居住要求。
“城市更新是减碳工程,必须不能大拆大建”,宋春华再次强调,包括一些老建筑,拆了太可惜了。
他提出,要对老旧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提高围护结构及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对供热系统更新改造,改造燃煤锅炉,使用清洁能源,实行集中供热,提高供热效率和质量;淘汰更新落后部品,使用节水节能设备。
“还要推广绿色建材。在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全过程中,建材是大头,尤其是水泥和玻璃,我们应该生产低碳、环保、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实现建材生产的低碳化。”
住建部此前曾发文,各地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决制止破坏行为。各地要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专项工作,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原则,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具有保护价值的城市片区和建筑及时认定公布。
宋春华表示,城市更新必须强化历史文化保护,挖掘当地文化,传承文脉,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与转化,塑造特色风貌,彰显城市文化精神,形成城市居民的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通过城市更新开辟更多公共空间,植入公共艺术,形成新的记忆场所和活力空间,让公共艺术空间成为免预约的全天候美术馆、青少年美育的第一课堂,使广大受众与之互动、产生共鸣,享受沉浸式艺术体验。
“城乡建设已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其发展预期我们充满自信和期待,因为我们有显著的制度优势,经济长期向好,社会稳定和谐,城市硬件已具有较好基础,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善于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底线思维,主动应对挑战,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创城乡建设新局面。”
“城市更新大有可为。”宋春华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