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大邑淘房网

  大邑淘房网 > 资讯中心 > 大邑时讯 > 浏览文章

大邑新场古镇:最后的川西坝子(2)

作者:刘炳毅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28日 【字体:

游玩新场古镇

1.3+2读书荟

“3+2读书荟”创办于2012年1月17日,是由三位女士和两位男士发起成立的一家具有公益性质的读书会。其中“三”也代表大家,“三”为众。“二”代表爱,谐音,大家公益的爱心。其宗旨为“以文化为本、服务社区、服务青年”。读书荟最大的亮点在于图书收藏,图书收藏分为名人赠书、“书和书的故事”和私人藏书。其中,“书和书的故事”是面向全国征集具有一定影响力、有故事的人喜爱的书和著作的书,并分享他们的感言和故事。同时读书荟也定期举办文化沙龙,为会员提供思想交流平台。

2.百年历史影像馆

百年历史影像馆共有两层,主要展示的是100多年前来到成都的加拿大志愿者用手中的相机拍摄记录的老成都故事,再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的老成都的风貌以及这批加拿大志愿者后代,“CS”的孩子们四川印象、家族记忆。

3.三寸金莲与江湖帮派馆

新场古镇思安广场的两幢碉楼是新场有别于其它古镇的地方。新场自古以来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商贾往来频繁,物资、信息、文化都在这里迅速地交流,由此也对这个古镇从建筑到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幢碉楼就是在新场原有的一户民居的碉楼等比放大,既有川西民居的显著特点,又有西方建筑的特征,显示着新场古镇文化的包容性与多元化。在两座碉楼里面,由建川博物馆聚落提供展品并拓展分别设置了“三寸金莲博物馆”和“江湖帮派馆”两个展馆。“三寸金莲博物馆”记录了中国从宋代开始,封建社会1000多年的女子缠足史,展出了弓鞋及制鞋工具实物80余件;“江湖帮派馆”通过图片的形式记录了从清朝开始,袍哥、青帮、红帮三大帮派的发展史,对帮派的组织形式、入会程序、内部帮规、接头暗语等进行了客观详细的说明。

4.二堰河与九洞桥

古镇因水而灵动,新场是镇外有江,镇中有水。为了灌溉和生活的便利所需,新场的先民们修筑了三道堰河。头道堰分到古镇上游的农田做灌溉,二道堰穿镇而过,便于居民生活,也作为古镇的一大景观,三道堰又继续流出灌溉下游的农田。如此综合巧妙地用水,让我们不由想到古人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智慧。

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桥。新场古镇历史上有很多桥,廊桥、铁索桥、石桥等等。不过最著名的还是九洞桥。这座桥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顺河而建的,又叫顺河桥,历史上它被称为“江源第一桥“。距史料记载,此桥长十余丈,宽二丈余,高一丈余,共建有卷拱溢水洞九个,主要是为了控制水量助添并行的三堰河用水的不足。洞高八尺,宽一丈,每洞有揽联,条框内白底黑字楷书。老桥早已被冲毁,现在的桥是在原址照旧重修的。

5.刘成勋故居

新场古镇不仅山青水秀,街道繁华、民风古朴,而且人文焕发、英才辈出。在众多人杰之中,最让新场人引以自豪的当数民国时期的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刘成勋莫属了。

刘成勋(1883——1944),字禹九,新场镇下正街人。1905年于四川武备学堂本课科毕业后,进入军界。曾先后担任同盟会会员、四川陆军第3军军长、川军总司令、四川省省长、国民革命军23军军长、陆军上将。刘成勋顺应历史潮流,在支持辛亥革命、平定康藏叛乱、参加反袁斗争等做出了一定贡献。

刘成勋解甲回乡后,还邀原四川总督尹昌衡和原下属张成孝等来伴居,时常相聚畅饮,出面募捐或自己出资为家乡修桥修路,头堰村出江河上的铁索桥就是他慷慨解囊修建的。他还联络县内一些乡绅在绿云观山上建起了百亩果园,又在山下开设了酿酒作坊。

6.李氏古宅

李氏古宅,建于1921年。古宅原主人为曾松廷,因曾某年遭三次火灾后家业衰败,自感此地与他不利,遂卖出地段,由当地乡绅李怀芬购得。李怀芬购得此地段后,于1921年兴建此宅。此宅的兴建极尽铺张,聘名泥工张文山师父掌脉,到处延请名工巧匠,设计构图,如正街铺面吊脚楼是按当时成都锦华街样式设计的,选用上好材料,历时四年多,直至1925年方才竣工。据传,当时泥工中许多专事捏泥巴的学徒学了3年才出师,可想当时工匠对古建筑精雕细刻的要求之高。

楼 盘 价格(元/平) 区 位
润洲·华府 3300 大邑大道
春天国际 3300 大邑大道
圣桦城 3800 内蒙古大道
中铁金山 3800 大邑大道
优品美地 3500 甲子路
润驰国际广场 3800 内蒙古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