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2011年度县城建设情况总结及2012年县城重点建设项目
作者:dytfw 来源:大邑淘房网 更新时间:2012年03月29日 【字体:大 中 小】
大邑淘房网信息 日前大邑县建设局公布了大邑县2011年城市建设情况及2012年城建工作要点。2011年大邑县主要完成了二环路改造及斜江河城区段综合整治绿化景观工程,2012年将着力新城建设,旧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街打造、一般场镇改造,市民呼声较高的潘家街二三段改造工程也进入了本年度工作计划。
2011年,大邑县深入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房地产等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市县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2011年大邑县城主要开展了以下建设工作。
一、大邑县城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一)强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二环路。二环路、邑邛故道工程,项目总投资3.1亿元。该工程因属法国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由省上负责项目前期工作,我局负责项目实施后的质量安全管理。项目计划于2009年9月开工, 2011年12月竣工。
斜江河城区段综合整治绿化景观(左、右岸)工程。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业主为成都市惠邑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目前项目已全面竣工。
顺江路道路工程: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业主为成都市惠邑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目前项目已全面竣工。
鸳鸯街等道路改造工程:该工程主要实施鸳鸯街片区背街小巷市政设施改造,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已全面完工。
建华路景观工程:该工程总投资500万元,目前已全面完工。
滨江路改造工程:因建设资金未落实,调整在明年实施。
鹤翔大道改造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80万元,2011年12月底全面竣工。
大邑县避难场所:该工程总投资1300万元,2011年12月底全面竣工。
桃源公园:已完成清单编制等前期工作,正进行挂网招商。
大邑县市政公用停车场:该工程总投资2640万元,业主为成都市惠邑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预计2011年12月底完工。
桃源桥西引道:工程清算完成,剩余工程已编制清单送财评,工程于12月10开工,12月底完工。
(二)全面配套公共设施建设
大邑县文化艺术中心:该工程投资5545万元,目前已全面竣工。
大邑县体育馆:该工程投资3400万元。目前已全面竣工。
大邑县室内全民健身中心:该工程投资1000万元,目前已全面竣工。
大邑县妇幼保健院:该工程投资3000万元,目前已全面竣工。
二、存在的问题
2011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BT项目的停工清算,影响项目完工时间;二是绿道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三是因资金问题,特色街打造、桃源公园、滨江路改造等项目作相应调整;四是城市市政维护经费严重不足。
三、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 “一地一区”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以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为抓手,突出一个中心(新城建设),抓好三个重点(旧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街打造、一般场镇改造),实现两个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促进我县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主要工作:
一、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新城项目建设
按照城乡统筹和“一地一区”发展理念,结合桃源新城区总体规划,重点推进桃源西区二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道路、地下给水管网、雨污分流管网、绿化和路灯等配套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
继续抓好新城区已建成重点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共配套和后续管理,使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新体育中心等项目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继续加快恒大山水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大邑县安西走廊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快高尚住宅的综合开发建设的速度。
二、周密计划分年实施旧城市政配套
为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公共配套,拟实施通达路四段、潘家街二三段、元通路建设工程和大邑大道、大南街、小南街白加黑工程,总投资约10300万元。计划实施迎春路、小东街、步行街的路灯改造。
为提升城市形象,计划实施滨江路南段改造工程,增设临河护栏,改造人行道、路灯和绿化,工程概算投资755万元;计划投入7200万元,改造建设温泉大道。
三、展示亮点精心打造特色商业街区
实施景观特色街建设,2012年将原建委办公楼、住宿楼拆迁与周边土地整合,对外公开招商,重点打造十字口广场城市景观节点;将城市房屋立面改造、店招店牌改造、绿化改造、增设休憩座椅和城市光彩工程相结合,重点实施南街景观特色街区建设。项目总投资约8000万元。
四、城乡并重促进建设管理全域覆盖
要进一步强化城乡建设管理,促进管理职能向乡镇延伸,形成城区与乡镇建设管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要建立与新职能相配套的工作机制,深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等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建设管理的无缝衔接。要进一步壮大村镇建设协管员队伍,抓好协管员业务培训,提高协管员的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把限额以下农房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纳入城乡建设管理范畴。
要狠抓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加强行业管理以工程结构安全为重点,加强对工程质量缺陷以及主体围护结构质量通病的监督检查和治理,要求完善对围护结构与主体连接等抗震构造措施的深化设计,彻底消除质量隐患。积极推行工程质量差异化管理,建立质量跟踪档案。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手段、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着重抓好起重设备、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等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加强对外地入蓉企业的管理,搞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继续抓好市政府168号令的贯彻落实,将建筑领域清欠日常投诉及协调处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