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回款承压,“三条红线”下房企难再任性买买买
来源:工人日报 更新时间:2020年09月12日 【字体:大 中 小】
上半年,楼市销售低迷,房企回款受到影响,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却一路狂飙。楼市资金链承压,金融风险上升。近日,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首次为房地产融资提出量化监管要求。
近日,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会议为房地产融资划定的“三条红线”引发广泛关注。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不得融资,“三条红线”直指房企融资命门,各界普遍将政策解读为对房企的“限购”。
新的调控政策之下,房企难再任性“买买买”,销售惨淡而开发投资火热的楼市别样风景迎来终局。
销售受影响,房企回款承压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代理销售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近日,一家京津冀房屋代销公司销售主管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公司年度销售目标恐难以完成。为了弥补销售缺口,公司正在谋划“以价换量”。
数据显示, 1~6月份,全国超过90%的房企没能完成半年度销售目标,其中包括万科、龙湖、碧桂园、融创等房地产龙头企业,有的销售目标甚至未达到30%。
“房子卖不出去,房企难有回款。如果建造出来的房子只能搁在手里无法交易变现,那就是一堆钢筋水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房企销售计划的制订与回款的需求有很大关联,在销售目标未达成的同时,回款的目标也就是没有完成。而一旦回款目标没有完成,就直接影响到偿债能力。
北京一家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房地产开发是靠融资实现,过去,房地产火热因为融资容易,卖房也容易,资金链是流通的。现在如果回款出现问题,债务的问题将非常致命。”
一直以来,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高负债发展是其实现高增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房地产融资受到严控,在融资渠道收缩的环境下,房企增加了境外债务的发行量。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至今年初,房企境外发债规模同比增速达70.98%。其中,大多都是短期债,9月份之后就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到2021年6月份房企将累计1.5万亿元债务到期。
房企不愁钱,调控针对性收紧
然而,资金链承受的巨大压力似乎并未影响到房企的开发投资。从今年3月开始,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止跌回升,至7月已实现五连涨。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5325亿元,同比增长3.4%。7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达11.7%,增速持续加快。
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的火热开始影响市场销售价格,部分地区房价出现较快上涨。7月,银川新房价格继续领涨,涨幅达2%,连续3个月领涨,唐山等城市也持续保持较大涨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在经济复苏的需求端,房地产是率先复苏的领域,部分地区再次出现投资过热现象,在这样的形势下,调控政策收紧已成为必然,重点就在于房企融资收紧。
8月20日,住建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会议对房地产融资提出了量化的管理指标,要求房地产企业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不得融资。并将根据房企的“踩线”情况,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实施差异化债务规模管理。
房地产的逻辑正在变化
“‘三条红线’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此举首次通过量化的形式,既保证合理融资需求,又控制资金进入楼市的规模,防范楼市成为金融风险“灰犀牛”。
在融资管理“三条红线”规则下,后续房企难以通过举借债务扩大经营规模,并且部分债务的偿还也需要依靠销售回款。市场普遍预计,融资新规将加速房地产销售,一些达标压力较大的企业可能降价促销。
“三条红线”划定后两周,9月6日,恒大集团突然宣布要实现“金九银十”每个月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还推出全国楼盘全线7折等一系列促销。另有消息称,碧桂园也正在考虑在购房方面提供更大的折扣,加速楼盘销售。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龙头企业率先降价促销,目的是在融资收紧的背景下,加紧扩大市场份额,降低负债率。
有市场机构对50家销售额较高的房企财务数据进行了梳理,只有12家房企符合三条标准要求。踩线一条的房企有14家,同时越过两条红线的房企有10家,同时踩到三条红线的房企有14家。尽管“三条红线”的具体实施日期尚未明确,但考虑到目前房地产销售冷淡以及房企债务规模的庞大,市场普遍认为留给房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地产都与财富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都不乏因房地产而实现财富剧增的案例。因为市场预期较好,房子不愁卖,房企也不愁融资。但近两年,房地产的逻辑发生了变化。”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房住不炒”的观念在市场中形成共识,资金不再会大量涌入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