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成都住宅性价比刺激着刚需 小户型一直是主角
作者:未知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21日 【字体:大 中 小】
2012年,成都房地产市场在年初冷清、小阳春回暖、金九银十、年末冲刺期间经历了一次奇幻漂流。而在这时冷时热的成交起伏中,刚需是绝对的主角。
今年,在坚持调控不动摇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定向宽松,虽然实质性利好较少,但房地产企业以价换量收效明显,激发出不少购房欲望。与此同时,天府新区建设、“北改”推进、地铁2号线通车、2.5环贯通等城市建设工程,着实为成都楼市添了一把火,无不刺激着刚需下手买房。
一波波回暖行情几乎都由刚需一族拉动,领跑销售排行的也多为刚需楼盘,供不应求的也多为刚需户型。今年成都住宅市场上,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刚需,被业界讨论最多的也是刚需。“得刚需者得天下”,一语道出的不仅是逆境中房企的救命良方,更是调控下楼市的中坚力量。
市场冷热有时 刚需盘一直很抢手
或许因为年初局势不明朗,购房者观望情绪较浓等因素,今年年初成都住宅市场成交并不乐观。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成都市主城区商品房成交面积与成交套数双双下滑。而在开春以后,万科、华润、蓝光等为代表的品牌开发商,迅速加入第一场市场争夺战中,刚需市场持续释放。3月17日,光华逸家开盘3小时,400余套房源全部售罄;4月29日,蓝光锦绣城继首批次开盘热卖之后,第二次开盘成功售出200余套;5月12日,中德英伦联邦二期一批次开盘,销售326套,销售金额2.4亿元……这波由刚需支撑的热销场面持续了整个上半年。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严厉的政策调控下,开发商为吸引更多购房者下单,开展了一系列的优惠活动。此外,开年不久,多家银行就把首套房贷款利率回调到了基准利率,缓解了刚需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从而促成了刚需盘成交。
6月,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看似诸多利好的冲击下,开发商重燃信心,开始大量推盘。当月成都商品房新增供应量较之前出现井喷,但在经过端午小长假后,成交量出现小幅下降。不过这样的势头很快在7月得到逆转,接下来的几个月市场持续活跃,8月的成交量甚至突破万套,达到近一年的最高值。然而10月主城区成交却遭遇“滑铁卢”,创下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8个月主城区住宅成交量的新低。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是由于之前淡季较好的成交量消耗了一定库存,而开发商以价换量的营销策略也在房交会后结束,这些因素影响了购房者入市的积极性。而在年末,开发商密集推盘,优惠不断,11月以及12月初成都楼市无不洋溢着融融暖意。数据显示,尤其在11月,主城区住宅以过万套的成交量,让业界备感暖意。这其中,单价在6000—10000元/平方米的住宅成交占比最大,充分说明刚需依然是市场主力。
小户型走量好 刚需市场供不应求
根据透明房产网行业分析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仅有两个面积区间的住宅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存量消化状态。其中,90—110平方米的住宅供应量为11634套,成交量12036套,共消化存量402套;而刚需最倾向于购买的70—90平方米的住宅则出现了更为明显的供需对比,在供应量28427套的基础上,成交量达到34590套,消化存量达6163套。此外,面积在70平方米以下及110平方米以上的各面积区间住宅,均再度累积了不同程度的待售存量。由此不难看出,刚需购买力的涨幅明显高过住宅市场整体水平。而从成交量占比变化来看,70—90平方米的住宅是唯一一个占比涨幅有明显增加的面积区间,较去年同期,该部分房源占比增加了5.3%。另据数据显示,70—90平方米住宅在近两个月的成交量均达到总量的45%,50—70平方米,90—110平方米、110—130平方米的住宅成交量占比为市场总量的11—15%。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有人高呼“得刚需者得天下”。俊发成都公司营销经理杜芳近日告诉记者,该项目自8月25日开盘以来,推出了750套房源,截至目前已卖出610多套,主推户型60—120平方米很好的满足了大量刚需购房者的需求。与周边同种类型的产品相比,较低的价格也让购房者感受到了更高的“性价比”。
城市建设提振楼市 刚需置业看中性价比
今年成都楼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利好尤其突出,对住宅市场特别是刚需市场的影响尤其深远。今年,“北改”工程正式开启,城北迎来新变化,不少开发企业抢驻城北打造刚需产品。位于“北改”核心区域内的招商雍华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一期已完全售罄,二期已进入尾盘销售阶段,三期产品亦将随后在年底或者明年年初面市。项目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销售成绩,不仅与自身打造有关,更因“北改”提升了区域在购房者心中的形象。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域内项目因为较高的性价比吸引了大批刚需置业者,套二、小套三户型最受青睐。”
今年,地铁2号线的通车拉动了东西向楼市发展,跟着地铁买房,再次成为刚需一族口口相传的置业心得。不仅如此,今年城市道路建设加速,多条断头路被打通,2.5环基本通车,沿线楼市一度升温,成为广大置业者的下手目标。
作为受交通利好促进最明显的区域之一,东客站板块无疑最有发言权。区域内蓝光锦绣城、阳光100米娅中心、朗诗绿色街区等楼盘无不吸引了大量刚需客群下单。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高端人群置业往往看中项目是否占具稀缺城市资源,不可复制不可替代是其象征。而刚需群体在买房时则尤其看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生活配套等,因此往往对地铁盘、学区盘等特别关注。观察领跑今年销售排行的项目也可以看出,走势较好的项目无不处于潜力地段,区域规划完善,性价比较高。
后市观察
刚需主力位置依旧
纵观今年成都住宅市场表现和销售情况,以刚需产品为主的项目大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部分项目多次推盘情况频现,刚需特质尽显。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刚需产品能否继续俘获购房者“芳心”?业内人士看来,如今成都城市化进程较快,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士进驻这里,随着人口的递增,购买需求也进一步增加,而这里面的需求大多数还是针对刚需群体,所以说刚需产品或许仍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位置。
此外,楼市调控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政策面多次传递出支持刚需的信号,这样来看,房地产市场很难出现大涨大跌的现象,供需会比较平衡,市场反应也会相对温和,合理发展或将成为市场的总体发展趋势。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楼市价格不可能出现井喷式增长,但大量刚需群体的购房需求仍在那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明年行情或将保持较高成交水平,价格应该也会稳中有升。
名企采访
2012年,中德英伦联邦以超高的人气和销售量一路领跑成都刚需市场。据中德英伦联邦营销策划经理龙浩介绍,购买该项目的客户近70%年龄在35岁以下,截至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卖出3000多套,销售金额突破25亿元。该项目主推90平方米左右的户型,赠送面积最多可达40%,在总价上充分考虑了刚需群体的承受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让购房者能够在最合适的区域环境,买到最具性价比的产品。”龙浩告诉记者,“刚需产品是所有开发商应该关注的产品类型,因此这类产品应该还是会成为市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