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拔地起 尽是“综合体”
作者:未知 来源:华西都市报 更新时间:2013年07月27日 【字体:大 中 小】
城市综合体早不是什么新噱头,只是当王健林所执掌的万达集团在从未大举进入商业物业的情况下,着力地打造了大连万达城这样的城市综合体一举成名以后,才让更多的大型国有和上市企业看到了持有物业的好处。这种房地产的业态和模式正好是各地政府希望的模式,容积率放开可以提升地价;建筑高度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商业模式可以保证常态化的税收来源,这自然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好事。于是全国不少大的财团和上市公司仿佛都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一时间,全国一线城市综合体遍地开花。
就在7月17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表示,在未来三五年内,娃哈哈将在全国开设100家商场或城市综合体,还提出未来的商城将直接招工厂来开店,按月结账,改变目前零售大商场乱收费、乱扣费、不及时结账的不良风气。在外界看来这不得不说是大手笔之作,因为在传统零售业受到电子商务严重冲击的当下,还要大张旗鼓的而且如此大规模地进入商业地产还是让人捏把汗。
要说做城市综合体,不同的企业所看重的未必一样,对于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来讲,它的本意在于如何通过不同的产业整合来撬动一个超大型的楼盘,按照规划条件要求会在一个超大型的社区里尽量考虑到区域商业和商务的要求,配置多个业态的功能来平衡社会资源,对于企业来讲这也是规避投资风险的一种方式,比较典型的案列就是大连万达商城和华润万象城的成功运作。对于这类企业来讲一个项目的成功有意无意地成为了一个企业的元素,一个投融资的渠道。
而对于一些原本不是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来讲,他们看到了市场的成功案例,他们看到了许多市场的商机,有些企业也恰好正处在市场产业链的其中一段。于是,他们就以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直接转身作为投资商,他们的投资目的更侧重于突出商业的平台功能,侧重整合上下游链条,而对于住宅和商务功能的把握能力较弱。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苏宁商城和已经初试投资商业物业的娃哈哈集团旗下的娃欧商城。
但毕竟掌握庞大现金流的诱惑是巨大的,所以大多大型企业都难以抗拒这种诱惑,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其中,成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一平方公里的大源商务区,抬头一个奥克斯,低头一个九兴,不远不近还有一个巨大的环球中心,这也还不是全部,不过这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因为商场激战中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其实在这一个个城市综合体没有建好之前,它都像一本书,一本写满了美好故事的书,它可以讲给不同的人听,篇篇都是感人的好故事。但愿待到高楼拔地而起以后,这满城尽是“综合体”都能变成盛满礼物的篮子。